注册 欢迎,    退出 手机版 通航联盟 加盟合作 通航出版 客服热线:400-0525-199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行业法规

首页-行业法规-广东省通用航空协会
大力发展通航!《襄阳市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发布
发布时间:2018-09-18   来源:通航在线

  图:襄阳航空特色产业体系示意图


  近日,襄阳市政府网站公布了《襄阳市航空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指出,用15年的时间(2017年-2031年),将襄阳发展成为中部地区航空产业聚集区、中部地区军民融合航空产业发展示范区、轻型运动航空器研发制造高地、国际知名航空运动基地、国家航空检测认证中心,航空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形成以襄阳刘集机场为中转核心覆盖全国的支线航空中转枢纽,实现“两区两地一中心”的产业发展定位。
  将襄阳打造成为中部地区航空产业聚集区。使襄阳成为中部地区军民融合共促航空产业发展示范区。
  充分发挥襄阳在轻型航空器领域的产业领先优势,大力发展热气球、滑翔伞、降落伞、热气飞艇、三角翼、动力伞、轻型运动飞机等轻型航空器材制造、配件加工等产业,提供行业领先、安全可靠、门类齐全的航空运动系列产品,使襄阳成为轻型航空器及航空运动产品研发制造高地。
  加大航空运动基础设施建设,选取适合开展航空运动的区域建设航空运动基地及飞行营地。积极举办大众化航空运动活动、航空运动国际国内赛事、航空运动装备器材展会及航空运动节等,提高襄阳在该航空运动领域的知名度,形成襄阳航空运动品牌,并通过航空运动活动项目及节会带动襄阳造航空运动产品销售。支持航空运动俱乐部发展,增强大众航空运动体验,扩大航空运动影响,培养航空运动爱好者及从业者,为航空运动发展奠定群众基础。
  依托现有航空维修基础,开展航空材料组件的性能测试、无损检测、成分分析、燃烧检测;依托机电设备制造基础,开展航空电子产品检测;依托高温复合材料研制基础,开展发动机用复合材料、高温热端部件的检测与修复;依托航空装备研制基础,开展航空运动产品认证及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及应急救援设备试验检测等业务,形成一系列航空产品检测认证中心。


  襄阳市航空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意义
  响应国家战略意图,贯彻区域发展战略。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我国通用航空业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襄阳大力发展航空产业,是对国家航空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是对湖北省“一主两副”和“两圈两带”发展战略的有效推进,是落实《湖北省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和《湖北省通用航空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保证,是建设鄂北航空经济带的重要支撑。
  发挥军工资源优势,促进军民融合发展。201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襄阳拥有中国人民解放军5713厂,中国航空附件研究所(609所),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610研究所)等一大批航空类军工背景企业。襄阳可依托本地军工企业在人才、设备方面的积累,在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发展航空产业,促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襄阳传统产业比重大,一产占比偏高,三产比重偏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较低,产业结构亟需转型。发展航空产业有利于提高第一产业作业效率,提升高端制造在制造业中的占比,优化第二产业结构;有利于培育航空物流、通用航空运输、公务与商务航空、航空旅游、航空培训等新兴航空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完善城市服务体系,提高居民收入带动就业。发展航空应急救援、物资运送、防灾救灾、空中执法、人工降雨等通用航空公共服务,对山多林多的襄阳具有重大意义,可有效提升襄阳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此外,航空业产业链长、覆盖面广、附加值高,需要大量的本地化就业人群,可增加襄阳劳动人口就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
  构建综合交通网络,增强经济辐射效应。做大做强运输航空,积极推进空港建设,形成集海陆空港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能够有效扩大襄阳对外联系范围,提高对外交往效率;大力发展通用航空,能够有效扩大运输航空的辐射范围,改善襄阳尤其是山区各县市的交通状况,促进各区域要素对内对外有效流通,全面提升襄阳经济交流与合作能力。
  盘活存量资源价值,推动产业纵深发展。依托襄阳已有航空装备制造、航空维修、航空培训等产业基础,通过规划引领,导入增量航空产业资源及产业资本,加快军民融合步伐,创新发展机制,增量带存量,放大存量航空产业资源的价值效应,促进襄阳航空产业向全面纵深发展。
  (二)发展现状
  1.国际航空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运输航空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全球航空旅客运输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全球航空货物运输量增长率低于旅客运输量,但运力增长显著,并呈现以国际市场为主导的趋势,国际航空货运占比高达87%。亚太航空货运规模在全球各区域中绝对领先。
  通用航空市场呈现回升态势。全球通用航空市场于2007年达到高峰,通用飞机年交付量超过四千余架。之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通用航空市场经历了一轮急剧下滑。2017年全球通用飞机交付量为2324架。全球通用航空产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美国通用飞机保有量达21万架之多。
  2.国内航空产业发展现状与形势
  公共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增长。2017年我国航空运输保持稳步增长,全年旅客吞吐量超过5.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货邮周转量243.5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8%。我国的公共航空运输总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二,预计到2030年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通用航空发展势头良好。截止2017年我国通用航空器总数达到2984架,比上年增长15%。全行业完成通用航空生产飞行80.8万小时,已取证通用机场达到81个,已使用通航产业园达到40个,已投产的通航制造项目达到63个,已开展的空中游览项目达到88个。我国通用航空发展势头良好,但发展水平远低于通用航空先进国家。
  航空制造取得明显进展。国产大飞机研制取得重大突破,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ARJ21新支线喷气客机开始交付,新舟60支线客机逐步得到用户认可,AG600国产水上飞机国产化率超过90%,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了民用飞机整机自主研发能力。全球通用航空制造业开始向中国转移,美国西锐、奥地利钻石D40/D42/D20、空客直升机H135、贝尔407GX直升机、大棕熊100、恩斯特龙480B等众多通用飞机整机项目开始在中国落地或与中国企业开展深度国际合作。
  3.襄阳航空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条件
  基础设施。襄阳现有襄阳刘集机场、老河口机场2座机场。襄阳刘集机场正处于改扩建阶段,按照一类航空口岸建设。老河口机场是军用机场。襄阳目前尚未有已经取证的通用机场,通用机场建设整体滞后。
  园区建设。襄阳航空航天工业园是省级工业园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应急产业示范园区,园区已入驻中航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新兴重工3611厂、中国人民解放军5713厂、中国铁路重工中铁十一局、国家电网湖北电力公司等大型企业。
  航空运营。襄阳刘集机场2017年全年共计完成运输飞行12267架次,旅客吞吐102.7万人次,货邮吞吐2915.5吨,同比分别增长29.36%、24.62%和16.12%。襄阳刘集机场作为鄂西北航空枢纽的地位日益突显。襄阳湖北蔚蓝国际航空学校的飞行培训业务量位居全国航校前茅,年平均训练飞行时间达40000小时。
  航空制造。襄阳在航空制造业链条众多环节上均有企业覆盖,在航空整机、航空装备制造、机载设备、航空防护救生、特种飞行器研发、内饰制造、核心部件维修、飞行培训等产业环节上,拥有本地化研发团队、产业工人、核心技术、生产设备、配套产业。襄阳军工企业数量和规模居湖北省第一,中航工业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湖北航宇嘉泰飞机设备有限公司、襄阳航泰动力机器厂、湖北超卓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处于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
  发展前景。未来20年我国将需要新增6330架民航客机。到2020年我国通用飞机的数量将新增2000余架,通用航空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航空运动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预计2019年全球民用飞机内饰及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60亿美元,未来十年将有6000—8000架飞机进入飞机拆解市场。襄阳在航空制造、航空运动、飞机内饰及飞机维修拆解领域有很好的产业基础。襄阳地区企业数量众多,人均可支配收入连年上升,到襄阳的商务及旅游人群逐年增多,这为襄阳发展航空旅游、通用航空短途运输、公务航空、私商照飞行培训等新兴航空产业提供了市场发展空间。
  4.襄阳航空产业面临挑战
  航空产业链条有待整合。在航空研发制造方面,襄阳现有产业主要集中在机电及航空器材类,发动机、航空电子及相关电子设备仪器等重要的产业链环节尚无相关企业,产业结构上有所欠缺;已开展飞机整机制造,但尚未形成规模,缺乏核心研发能力,在中大型飞机制造项目上暂时没有突破。在航空应用服务方面,以通航培训为主,产业链结构相对单一,在通航旅游、航空运动、航空会展、公务飞行、短途运输、应急救援、航空金融保险等面向大众的航空消费及公共服务类的产业尚未充分开展。
  龙头带动效应发挥不足。襄阳的主要航空企业均为大型央企和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度不高,对民用航空产业的带动效应有限。民营企业获取融资和技术的难度大,航空产业民营企业活力不足,产业上下游军民协作程度低,抑制了龙头企业产业带动效应。
  通航运营条件建设滞后。襄阳地区通用机场建设滞后,目前尚无通用机场建成运营,通用航空业务只能依赖刘集机场和老河口机场开展。刘集机场目前已无能力承载更多的通用航空运营业务;老河口为军用机场,民用航空使用受限。飞行计划申报、航空气象、飞行情报、飞行告警等通用航空服务缺位,不能满足通用航空飞行需要。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紧抓国家大力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历史机遇,把握湖北省大力谋划和实施航空产业发展的进程,充分发挥襄阳航空产业发展优势,扩大增量,激活存量,推进襄阳航空产业全面纵深发展;完善运输机场、通用机场网络体系及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航空运营保障能力;推进临空经济区、航空产业园、航空小镇及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支撑襄阳全域航空产业发展;着力构建航空制造与运营服务并重,运输航空与通用航空协同,军航和民航融合的襄阳市航空产业发展总体格局。把航空产业打造成襄阳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推器。
  (二)发展原则
  1.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以航空运动装备制造为抓手,发掘航空运动产业发展潜力,发挥航空运动装备制造优势,支持航空运动器材装备的研制与应用,提升航空器维修制造水平,引导航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鼓励航空培训机构创新发展,探索职业技能学科教育新模式。坚持差异化发展,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打造襄阳特色航空产业品牌。
  2.军地协同,军民融合
  创新空域管理机制,建设军民融合飞行服务站,实现空域资源共享、空域动态化管理。鼓励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以军工资源优势助推襄阳民用航空发展,鼓励有能力的民营企业民参军,加入军事航空产业体系。鼓励军地协同创新,加快培育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加强军地协作,打造协同高效的军民融合发展共同体。
  3.龙头带动,重点突破
  充分发挥襄阳现有的产业资源优势,支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本地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效应,形成以航空制造为核心,以航空运动、航空运营、航空维修与航空培训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4.依托市场,政府引导
  遵循市场规律、产业规律,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发展模式,带动航空产业持续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航空领域,加大政策及公共服务支持力度,鼓励设立由社会资本筹资的航空产业投资基金、航空发展专项资金。强化行业自律,逐步形成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航空市场。
  5.增量带存量,集聚化发展
  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国内合作,导入优质行业资源与高端人才,增量带存量,激活本地产业资源价值,抓大不嫌小,形成产业聚集,做大产业规模,促进区域航空产业资源的集约与产业集聚化发展。
  (三)发展目标
  用15年的时间(2017年-2031年),将襄阳发展成为中部地区航空产业聚集区、中部地区军民融合航空产业发展示范区、轻型运动航空器研发制造高地、国际知名航空运动基地、国家航空检测认证中心,航空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形成以襄阳刘集机场为中转核心覆盖全国的支线航空中转枢纽,实现“两区两地一中心”的产业发展定位。
  1.中部地区航空产业聚集区
  构建集运输机场、通用机场、航空起降点为一体的机场网络,围绕机场建设临空经济区、航空产业园、航空小镇,构筑航空产业承载地。形成二三产融合、聚集化协同化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依托襄阳现有的航空业基础,积极导入增量航空产业资源,增量带存量,加快产业聚集,将襄阳打造成为中部地区航空产业聚集区。
  2.中部地区军民融合航空产业发展示范区
  争取军方支持,促使老河口机场实现军民合用,将其发展成为军民航机场共用典范。建立军民航空域资源使用管理机制,实现动态化空域管理,以充分利用空域资源,最大化地满足军航、运输航空、通用航空飞行需求,使襄阳成为军民融合空域使用管理示范区。支持襄阳军工企业军转民及民用企业民参军,形成军民融合互促产业发展的局面,使襄阳成为中部地区军民融合共促航空产业发展示范区。
  3.轻型运动航空器研发制造高地
  充分发挥襄阳在轻型航空器领域的产业领先优势,大力发展热气球、滑翔伞、降落伞、热气飞艇、三角翼、动力伞、轻型运动飞机等轻型航空器材制造、配件加工等产业,提供行业领先、安全可靠、门类齐全的航空运动系列产品,使襄阳成为轻型航空器及航空运动产品研发制造高地。
  4.国际知名航空运动基地
  加大航空运动基础设施建设,选取适合开展航空运动的区域建设航空运动基地及飞行营地。积极举办大众化航空运动活动、航空运动国际国内赛事、航空运动装备器材展会及航空运动节等,提高襄阳在该航空运动领域的知名度,形成襄阳航空运动品牌,并通过航空运动活动项目及节会带动襄阳造航空运动产品销售。支持航空运动俱乐部发展,增强大众航空运动体验,扩大航空运动影响,培养航空运动爱好者及从业者,为航空运动发展奠定群众基础。
  5.国家航空检测认证中心
  依托现有航空维修基础,开展航空材料组件的性能测试、无损检测、成分分析、燃烧检测;依托机电设备制造基础,开展航空电子产品检测;依托高温复合材料研制基础,开展发动机用复合材料、高温热端部件的检测与修复;依托航空装备研制基础,开展航空运动产品认证及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及应急救援设备试验检测等业务,形成一系列航空产品检测认证中心。
  (四)发展路径
  根据市场需求及襄阳的产业发展条件,从制造、运营、服务到关联产业领域,明确襄阳航空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实施路径(见图2-1),形成襄阳独具特色的航空产业体系(见图2-2),通过合理布局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以空间体系构建带动空间结构优化调整。
  形成襄阳独具特色的航空产业体系。整合航空运动装备产业资源,打造航空运动装备聚集示范区;拓展航空飞行培训市场,打造航空飞行培训与就业示范基地;依托襄阳文化旅游资源,建设集航空产业、航空文化、航空休闲旅游与航空社区于一体、产镇融合的航空小镇;攻坚航空研发制造,掌握核心技术;建设临空经济区,反哺助推区域航空经济发展。
  拓展航空产业发展空间。完善襄阳城市功能,打造航空产业立体构架。形成以襄阳刘集机场为核心,以五个通用机场为突破点,多个起降点融合互动的“一主五通多点”机场网络空间体系。
  (“一主”指襄阳刘集主运输机场;“五通”指本规划中枣阳通用机场、谷城通用机场、保康通用机场、南漳通用机场、宜城通用机场;“多点”指本规划中多个临时航空起降点。)
  以空间体系构建带动空间结构优化调整。切实推进区域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实现区域间的互利共赢。坚持航空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格局、交通体系和产业发展目标相容,不断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实现襄阳产业功能扩展,航空业态转型升级。依托空间体系组团发展,实现航空产业的空间集聚效应,引导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实现资源整合共享、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功能化组合,构建引导襄阳成为中部地区航空产业聚集区。
  (五)发展时序
  科学划分襄阳航空产业发展时序,在内容上要坚持统一规划、明确重点、在进度上把握节奏、分步实施,稳步有序的推进建设与发展。
  1.培育期(前期2017-2021)
  以基础设施建设、初步招商与项目引入为主要发展任务。全力推进襄阳刘集机场的改扩建,完成各通用机场建设的前期手续,启动和完成枣阳等通用机场建设;加快推进军民共建与军民融合,建成军民融合飞行服务站,实现空域资源的共享与高效利用;启动航空产业园规划建设,产业园招商初见成效。进一步做大做强航空运动、航空培训等优势产业。到2021年,航空运营业务产值达到80亿,航空制造业务产值达到180亿,航空关联业务产值达到40亿,合计产值达300亿。
  2.发展期(中期2022-2026)
  推进襄阳刘集机场的二期改扩建;五个通用机场及一批航空起降点建设完成;临空经济区、航空园区及小镇建设基本成型;推动襄阳航空公司正常化、正规化运营;定期举办各类航展、航空运动赛事及航空节会活动;以整机生产、高端航空制造、高精尖设计研发为主要发展导向,促进国际化优质项目引入。以航空航天产业园为依托,重点打造高端制造业集聚区,促进国家航空检测认证中心成立。到2026年,航空运营业务产值达到200亿,航空制造业务产值达到500亿,航空关联业务产值达到100亿,合计产值达800亿。
  3.成熟期(后期2027-2031)
  建成襄阳“一区五园一镇”航空产业布局网络体系,形成完善的全产业链业态,体现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机场网络与各类园区开发,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襄阳航空公司的机队规模与运营能力;扩大航空旅游、作业、物流、培训等业务范围;提升机场网络的协同保障能力,创新空域管理机制,实现动态化空域资源管理及低空飞行常态化;襄阳航展及襄阳航空运动节会、航空运动赛事、航空运动装备器材展会等成规模,并形成襄阳国际知名航空节会活动品牌。推进产业聚集发展,形成技术领先、平台开放、优势互补、多元融合的中部地区航空产业聚集区。到2031年,航空运营业务产值达到600亿,航空制造业务产值达到1000亿,航空关联业务产值达到400亿,合计产值达2000亿。
  (“一区”指围绕刘集机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区;“五园”指本规划中刘集、枣阳、宜城、谷城、老河口五个航空产业园;“一镇”指规划中南漳航空特色小镇。)


  三、发展布局
  (一)机场布局
  加快襄阳刘集机场改扩建,新规划建设一批通用机场及航空起降点,形成“一主、五通、多点”的襄阳机场网络整体布局,争取老河口军用机场军民合用。
  一主:一个民航主运输机场(4E级)——刘集机场;
  五通:五个通用机场(A1级)——枣阳通用机场、谷城通用机场、保康通用机场、南漳通用机场、宜城通用机场;
  多点:多个临时航空起降点——在市民中心、重点景区、应急储备点及应急避难所设立多个临时航空起降点。
  1.一个主运输机场——襄阳刘集机场
  襄阳刘集机场改扩建后飞行等级达到4E级,机场跑道长3200米,规划增设平行滑行道,为一类航空口岸。在刘集机场唐白河以东增设通用航空运营区开展通用航空运营业务。
  2.五个通用机场(A1级)
  枣阳吴店通用机场:枣阳吴店通用机场定位为襄阳通用机场网络的主运营机场,跑道初期设计为1200米,主要起降中小型固定翼飞机,配套建设综合性航空产业园,远期跑道扩建至1800米。
  谷城通用机场:谷城通用机场跑道初期800米,远期扩展至1600米。谷城通用机场重点开展航空旅游、航空物流与航空作业等业务,选址时避免与老河口机场空域交叉。
  保康通用机场:建设保康通用机场,实现对西部山区的飞行覆盖。初期跑道长度800米,预留直升机起降场。
  南漳通用机场:南漳通用机场跑道初期为800米,开展直升机和小型固定翼飞机相关业务,远期延伸至1600米。依托南漳通用机场打造航空小镇。选址建设时要注意保护古山寨原始风貌与自然环境,同时确保机场周边净空条件。
  宜城通用机场:宜城通用机场跑道为800米,重点保障无人机、柔性航空器等飞行业务的开展。
  3.临时航空起降点
  在古隆中景区、岘山风景区、鹿门山风景区、南漳古山寨、保康九路寨、谷城大薤山、襄阳市中心医院(南院区、北院区、东津院区)、襄阳市中医院(含东津院区)、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枣阳市第一医院、谷城县人民医院、保康县人民医院、老河口市第一人民医院、市民中心、应急储备及应急避难所等处设立临时航空起降点。
  (二)航空产业总体布局
  襄阳发展航空产业按照“差异化布局,协同化发展”的原则,总体布局为“一区五园一镇”。
  一区:围绕刘集机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区。
  五园:依托通用机场,建设各具特色、差异化发展的五个航空产业园。刘集、枣阳、宜城、谷城、老河口航空产业园。
  一镇:建设南漳航空特色小镇。
  图3-2襄阳航空产业总体布局图
  (三)临空经济区
  构建以刘集机场为核心、以襄阳航空航天产业园和刘集航空产业园为两翼、各航空产业园为网络的“一核两翼多点”临空经济区发展布局。大力开辟通达国际国内的公共航空运输、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航线,促进襄阳国际国内航空客货运量的快速增长;依托临空经济区航空航天产业园、航空产业园、自贸区、现代商贸物流园,大力发展航空制造业、现代航空服务业、临空贸易、临空会展、保税物流等业态,重点打造以航空航天产业园为核心的高端制造业集聚区;依托刘集机场及刘集航空产业园,大力发展公务航空、航空培训、航空维修、飞机改装与拆解等业务。
  (四)产业园布局
  枣阳航空产业园。打造综合性枣阳航空产业园,大力发展飞行培训、FBO、MRO(飞机维修)、飞机托管、航空物流、公务航空、通航作业、小型通用飞机整机研发制造、航空零部件生产、飞机维修改装等航空产业。建设航空工程中心、适航验证中心、通用航空数据中心等专业平台,为襄阳航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撑,为全国行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持服务。
  宜城航空产业园。打造以航空运动为核心的集飞行体验、空中救援、航空运动、无人机试飞等为一体的宜城航空产业园,重点发展特技飞行、热气球、动力伞、无人机、三角翼等相关航空运动器材研制生产及配套产业,打造国际水准的航空运动器材及装备制造基地。引入航空运动国际赛事及展会,形成襄阳航空运动国际品牌,营造航空运动产业发展氛围。
  谷城航空产业园。依托谷城通用机场打造谷城航空产业园。开展航空食品加工、航空零部件加工、航空物流、航空应急救援、空中旅游、直升机维修等业务。在园区设立直升机运营维护中心及航空救援基地,为周边临近山区及旅游景区提供航空应急救援服务。
  老河口航空产业园。在优先保障本场训练任务和设施保密要求的前提下,依托老河口机场开展通用航空业务。建设航空物流园、飞机零部件制造及采购中心、航空应急救援、通用航空运输及飞行体验等综合型园区,军地资源共享共用,军民融合互促发展,打造国家军民融合深度合作示范区。争取军方支持,将现有跑道分段使用,开辟分离的通用航空运营区。
  刘集航空产业园。依托刘集机场通航区,开展多类技能型人才的培训教育,同时吸引航空相关企业聚集,重点发展航空培训、通用航空短途运输、公务与私人航空、通用飞机组装制造、飞机维修改装、航空科研、航空保税物流等。依托唐白河打造亲水航空主题旅游区,开发航空旅游休闲娱乐项目。
  (五)特色航空小镇分布
  依托南漳通用机场打造南漳航空小镇,将航空主题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成为集空中观光、飞行体验、航空科普教育、航空户外运动、航空会议会展、度假购物、休闲餐饮、养生康养为一体的多功能航空旅游休闲与航空文化综合小镇。运用“航空+X”的模式提升襄阳旅游休闲产品品质,催生新的旅游休闲业态,助推襄阳成为独具特色的宜居宜游旅游城市。
  (六)支撑平台
  构建专业化支撑平台。建设航空研发基地、航空产业促进中心,为襄阳航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撑及招商引资支持;建设航空“三创”(创新、创意、创业)基地,吸引研发和创业团队入驻,开发创新创意航空产品;建设航空产业孵化器,利用航空航天产业园的产业配套能力和产业发展基础,实现航空技术的工程化、产品化与产业化。


 四、重点任务
  (一)机场建设
  1.刘集机场扩容
  加快刘集机场改扩建工程,在现有跑道东侧规划一条3200米跑道,飞行区等级4E,现状跑道作为平滑道的一部分,并延长至与跑道等长。强化枢纽机场作用,加强机场与周边陆运、水运的功能衔接,开发国际国内优质航线资源,开辟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航线,构建“干线机场+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其他交通”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适时开辟东亚、东南亚、欧美等国际航线,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快速搭建襄阳及周边县市空中交通网络。注重开发航空货运业务,利用保税区条件开展国际快递业务。到2030年,刘集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5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到20000吨,运输飞行起降架次达到41227架次/年;远期2050年吞吐量为1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5.8万吨,运输飞行起降架次77764架次/年。
  2.通用机场建设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用机场建设投资,明确机场建设规模和相关配套能力。2018-2019年完成枣阳通用机场选址及规划建设工作;2021-2024年完成宜城、谷城、保康、南漳通用机场选址及规划建设工作。创新通用机场管理模式,同步开展临时起降点的选址及建设工作,尽快建立覆盖襄阳全域满足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需要及通用航空公共服务飞行需求的通用机场及航空起降点网络。
  (二)临空经济区
  打造“一核两翼多点”的襄阳临空经济区。以刘集机场为核心,发展公共航空运输、航空物流、公务航空、航空服务、航空维修、飞机改装拆解等产业;以襄阳航空航天产业园和刘集航空产业园互为两翼,发展航空航天技术与产品研发、航空产品及装备制造、航空技术与产品验证检测、航空教育、飞行培训等产业;完善临空经济区商贸服务配套功能,发展航空经贸、航空会展、航空融资租赁等服务产业。
  (三)研发制造与维修
  1.飞机维修及改装拆解
  在刘集机场建立以整机维修为核心的MRO基地,开展机体维修、发动机大修、零部件维修、飞机整机/发动机/部件改装、公务机内饰改装,飞机拆解及翻新等项目,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飞机维修中心。
  2.飞机客舱座舱系统研发制造
  引入国际内饰设计企业与本土企业建立联合设计研发中心,开发高端座舱内饰系统,扩展产品线提升产品设计研发能力。将襄阳打造成为国内座舱客舱装备产业“设计-研发-制造”集聚中心。
  3.通用飞机整机制造
  着力引进通用飞机整机制造项目。重点关注6吨/9座以下通用飞机和3吨以下直升机制造项目。通过国际合作引进,筛选国际优质整机制造项目,创新国际合作模式,鼓励在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研发、合资合股层面进行深度合作。引入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和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制造。
  4.航空机电设备
  推进航空机电产品的军转民应用,发挥现有航空电源、液压等航空机电产业基础优势,导入国际航空机电行业资源,引导襄阳本地航空企业与国际知名机电企业合作,开发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机电产品。
  5.航空机载、地面及配套电子产品研发
  发展航电系统、航空客舱娱乐系统、地面电子检测及测试设备、地面通信监视指控系统等产业。吸引国内航空高校、相关研究机构及国外企业与襄阳本地航空企业开展合作研发。
  6.航空应急救援系统研发制造
  抓住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所带来的航空救援产业发展机遇,发挥航宇救生、航宇嘉泰、襄阳宏伟等多家企业在航空救援产品上的研发基础与产业优势,面向行业应用,开发生产航空应急救援系列化产品。
  7.无人飞行器研发及制造
  培育针对公共服务、工业应用等不同应用场景的无人机及系统研发企业。推进航空器柔翼无人机项目实现产业化,积极发展大载荷、长航时可满足行业应用的各类无人飞行器或无人飞行器系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协助各类无人机进入国家农业、电力、安防等采购补贴目录。持续孵化无人飞行器创新型研发企业,支持农业无人机在襄阳的本地化应用。
  8.柔性航空运动产品设计研发制造
  发挥襄阳航空运动器材产业优势,打造国内柔性航空运动飞行器研发制造集群,树立行业品牌。建设滑翔伞、热气球、滑翔翼、滑翔衣、纺织品、线材等系列化产品线,形成航空运动产业生态链。开展航空运动产品标准研究,打造集航空运动产品标准制定、产品认证、产品研发制造为一体的航空运动产业聚集区。
  9.航空个人装备及智能运动产品研发
  引入国际工业设计团队设计高端航空运动个人装备。大力支持航空运动智能产品、创新智能穿戴产品和多样化航空运动器材装备的研发制造。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航空运动行业标准制定。
  10.航空产品认证检测中心
  鼓励企业向社会提供研发制造所需的各类试验和验证服务;鼓励建设航空发动机、航空运动产品、航空救援装备等专业性试验检测环境和标准检测中心。建设以适航研究、通用航空数据采集、航空器试飞和飞行性能分析为核心的国家航空工程验证中心,面向通用航空飞行器、无人飞行器提供试验验证服务。
  (四)运营与服务
  1.航空培训
  开展机务维修培训、飞行驾照培训、飞行员学历教育、空中乘务、空管、航空运营管理等相关专业教育培训。加快创办湖北文理学院航空学院,突出航空学科专业优势。
  2.航空物流
  引进通用航空运输、无人机物流运营企业开展区域通用航空(含无人机)物流与快递业务。建设航空物流信息平台,实现襄阳地区航空物流信息一体化。结合航空口岸建设,打造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立体综合交通物流体系,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把襄阳打造成一流的区域性航空物流集散中心,成为现代物流试点城市。
  3.飞行服务站FSS
  在襄阳刘集机场建设飞行服务站(FSS),构建军地协同、军民航支持的军民融合低空空域管理与服务保障体系,实施对低空空域资源的动态化和高效率使用管理,提供飞行计划申报、航空情报、航空气象、飞行告警等服务。建全通用航空大数据系统,实现跨区域联网运行。
  4.公务航空
  在襄阳刘集机场建立公务机综合运营中心。以刘集机场为主运营基地,开辟国际国内公务航空飞行航路,开展公务航空运营业务。引进国际FBO服务品牌,在刘集机场建设国际化的FBO,开展公务机与私人飞机运营服务保障及地面服务代理、公务机与私人飞机托管及融资租赁保险等相关业务。
  5.通用航空作业
  支持通用航空作业企业与农业生产服务企业合作。开展农业航化试点工程,大力推广飞播造林、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以及林区巡查等通用航空作业应用项目。在矿产丰富地区开展通航探矿与巡线等业务,在部分地区开展无人机作业试点。
  6.通航旅游
  加大通用航空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引入通用航空旅游新模式,构建低空旅游环线网络,为襄阳全域旅游规划的多维度发展提供支撑。
  (1)直升机观光与摆渡网络。
  在主要旅游区设置直升机起降点开展直升机空中观光业务。在通用机场、旅游集散中心与景区起降点之间开展直升机摆渡业务。开辟空中旅游专线,实现各景区空中互通互联。开通到武当山、神农架等非定期低空旅游航线,实现客源互送,推动省域旅游协同化发展。
  (2)飞行体验与航空运动
  促进航空运动产品本地化应用,开展热气球、动力三角翼、动力伞、超轻型飞机、空中跳伞、水上飞机、空中婚礼等飞行体验与航空运动消费项目,以新兴航空休闲运动项目带动旅游休闲消费多样化、高端化发展。定期举办航空运动赛事,建设热气球飞行营地,打造襄阳品牌年度航空运动节会,形成航空运动文化氛围,结合区域旅游规划打造空中旅游精品项目。
  7.航空应急救援
  构建120空中救援网络,建立覆盖全市、空地联动的航空救援机制。培育航空救援保险产品市场,推动航空医疗救助商业化发展。设立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及指挥中心,组建空中应急响应机队。通过政府购买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的方式实施政府应急救援。
  8.短途运输
  支持成立本土化135部通用航空公司或引进有资质的通用航空运营公司,开辟省内外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航线,大力发展通用航空短途运输及个性化的包机飞行服务。
  (五)关联产业
  1.航空小镇
  加快启动和推进南漳航空小镇的规划建设,注重航空元素与小镇建设的有机结合,将南漳航空小镇建设成为具有浓郁航空文化、体现航空休闲旅游特色、实现航空产业与航空生活体验交融的航空产镇融合示范项目。
  2.航空会展
  打造“襄阳航展品牌”,举办一年一度具有航空运动与航空休闲娱乐特色的襄阳航展,集航空产品展示展销、飞行表演、航空文化展示与航空运动体验、国际航空运动发展论坛为一体。打造航空运动飞行营地,举办航空运动文化节,带动襄阳航空消费及旅游业、服务业发展。
  3.航空食品
  依托襄阳农业大市资源优势和农产品加工优势,建立航空食品原材料基地,并进行本地化航空食品深加工。与航空公司合作,创新航空食品配餐种类,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发展冷链物流业务,为周边城市的航空公司和机场提供襄阳特色航空食品。
  (六)支撑平台建设
  1.研发基地
  推进国内知名大学与本地航空制造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共建航空研发基地,重点研发客舱座舱系统、航空地面电子检测及测试设备、航空应急救援系统、无人飞行器、柔性航空运动产品、航空个人装备及智能运动产品等。建设航空产品认证中心,为航空产品研制过程中的试验、试飞及验证工作提供专业支持,为产业培育过程中需要的相关试验提供试验手段和环境。
  2.产业促进中心
  与航空院校、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在临空经济区或枣阳航空产业园合作建设航空产业促进中心,为襄阳航空产业发展对接国内外航空行业资源,提供技术支撑及数据信息、人才培养、咨询资讯、产业孵化等专业服务,并组织开展通用航空沙龙、论坛与会展活动。
  3.三创基地
  在枣庄航空产业园、南漳航空小镇建设航空三创(创新、创业、创意)基地,为从事航空技术产品开发、航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研究团队、创业团队提供办公场所、交流平台及发展环境,着力培育创新型、科技型企业。支持航空高等院校在三创基地设立航空创享空间及创业实践基地。
  4.产业孵化器
  建设航空产业孵化器,重点支持孵化航空客舱座舱系统及产品、应急救援系统及产品、机载光电探测设备、无人飞行器、航空运动个人装备、智能运动产品、航空文化创意产品等项目。建立完善的孵化器服务组织体系,设立航空产业创业投资引导专项基金,鼓励创立创业投资公司,引导天使基金和风险基金投资航空技术、产品与服务项目,促进孵化器内企业快速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成立襄阳航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各方力量与资源,统筹全市航空产业发展。在市发改委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专人抓具体工作,务实推进襄阳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的各项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及省政府的政策支持,积极制定和适时出台本地的支持政策,为襄阳航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航空产业项目优先纳入市级重点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指标,优先简化审批流程及相关手续,并设立财政及税收支持政策。对于重点航空项目进行“特批特申、一事一议”,简化审批流程及相关手续。
  (二)资金保障
  设立总规模为100亿元的襄阳航空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以政策性及引导性投资方式优先支持航空产业重大项目发展及航空产业支撑平台建设。各航空企业每年销售收入新增超过2000万元的,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一次性给予企业50万元奖励,超过5000万元的,给予100万元奖励。鼓励襄阳航空企业通过募集上市、债股联动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等方式提高资产证券水平;对于非上市企业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进行直接融资,企业用于在襄阳地区投入生产的,按实际投资金额的2%进行奖励,每次奖励上限500万元。
  (三)空域保障
  争取军方对襄阳航空产业发展的理解与支持,合理划设低空分类空域,优化空域结构,为襄阳航空产业发展创造优越的空域资源环境。成立军地联合工作小组,建立军地及军民航协同工作机制,创新空域管理体制,建设军民融合飞行服务站(FSS),完善低空空域管理及服务保障体系,提高空域管理及服务保障能力,实现动态空域管理及低空飞行常态化,充分满足襄阳航空产业发展对空域资源的使用需求。
  (四)人才保障
  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充分利用国家“千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项目,积极引进航空高端人才和急需人才。对在襄阳临空经济区、各航空产业园创办企业的领军人才和团队,给予每个领军人才或团队100万元奖励;对引进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掌握关键技术、在现代服务领域拥有重要创新和突破的专家和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给予每人20万元奖励;对列入省“百人计划”的配套给予100万元奖励。加大与国内外著名航空院校合作,积极推动在襄阳设立国际航空学院。大力支持蔚蓝航校做大做强,鼓励湖北文理学院等有条件的本地高校开设航空类专业,进行航空人才本地化培养。
  (五)技术保障
  积极推进与航空专业院校、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加快建设航空研究院、航空产业促进中心、航空数据与信息服务中心等航空产业发展技术支持平台。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推进航空产业孵化园建设。鼓励科技创新,支持和鼓励航空企业和科技人员进行专利发明和技术攻关,加快技术成果转化。
  (六)文化保障
  注重航空文化建设,为襄阳航空产业发展营造氛围。从2018年起支持举办一年一度的襄阳航展和航空运动文化节,并同期举办航空高端论坛、开展航空文化体验、航空运动国际赛事等活动。政府筹措专项资金支持航空博物馆与航空文化体验中心建设,设立航空文化科普专项基金支持航空青少年夏令营及航空科普文化活动的开展。
  (七)安全保障
  认真落实政府的安全监管职责,强化对民航生产运行系统的监管,不断创新安全监管机制;做好新建通用机场选址及军民航协调工作,营造适应民航和军航和谐发展的空域环境;认真落实《民用机场管理条例》,加强对机场发展用地、机场设施、净空保护、噪音影响、电磁环境以及周边环境社会治安等的管理,创造机场安全持续运营的良好环境;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和标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民航安全生产。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7月31日印发

TOP
服务热线
400-0525-199

邮箱:tonghang@tonghanglawyer.cn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515号东照大夏2202房